為什麼通識科必須死- 馮睎乾| 果籽| 日報| 名采| 十三維度| 專欄| 專欄| 20201130 - 香港蘋果日報
市長林鄭月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,通識科過去十年爭議不斷,既缺乏課程框架,亦無經審批的教科書,全憑教師自主「不穩妥」,形容通識科「第一天已出問題」,必須改革云云。通識科注重「多角度思考」,我們不妨也多角度探討一下市長的話。
鄭市長上任三年也爭議不斷,嘴臉輕佻高傲,能力乏善足陳,向來得不到市民歡心,能夠當上特首,全憑小圈子奴才奉旨投票,豈不是第一天做特首已出問題?按照鄭市長的邏輯,她應該先革自己的職,而不是革掉通識。
當然,通識科也不是沒問題,但問題不在教師,或缺乏官方教科書,而在其考試。通識考試要求學生「多角度」答題,講究「三正一反」——作為前朝考生的我,對於何謂「三正一反」,明就唔係好明,不過聽落就幾有計——美其名客觀持平中立理性,說穿了就是寫和稀泥的八股文。教師也許很努力鼓勵學生思考,但這種考試的玩法,去到尾必然是越八股,越高分。
市長呼籲港人認識「一國兩制」的「初心」,我也希望大家想想通識科的「初心」。2004年,羅范椒芬和李國章這一雙教統局璧人,盛讚通識科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;2013年,教育局長吳克儉表示,通識科提供多元化學習材料,讓學生不受單一角度或偏激的政治宣傳影響,助他們從不同角度探究議題,作持平合適判斷。看懂嗎?
由董建華到梁振英年代,通識科的「初心」,從不是像今天鄭市長所形容的,叫學生「每件事都反對才算批判性思考」。通識科着重的是「不同角度」看事情,而官方「初心」所支持的「不同角度」,其實是共產黨歡喜宣揚的角度,譬如「六四」,學生不妨從「顏色革命」、「鎮壓暴徒利多於弊」等角度探究。
董建華設計通識科的「初心」,是希望培養千千萬萬個屈文豪、馬蹄露、高智森、荷蘭叻,讓他們掌握「不同角度」,大談「另類真相」。董建華也希望,學生能站在希特拉立場看集中營,從秦始皇角度諒解暴政,成功的話,大家就相信721白衣人真是「保家衛國」了。全靠林鄭月娥,她憑一己之力,證明通識教育的失敗,「多角度思考」的糖衣,從此再無價值。
2020-11-29 18:36:26Z
https://news.google.com/__i/rss/rd/articles/CBMiSGh0dHBzOi8vaGsuYXBwbGVkYWlseS5jb20vY29sdW1uaXN0LzIwMjAxMTMwLzdYWVFTNFMzM0ZEVVRHUU9JVFRaVDZHV0lJL9IBAA?oc=5
52782563354114 香港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為什麼通識科必須死- 馮睎乾| 果籽| 日報| 名采| 十三維度| 專欄| 專欄| 20201130 - 香港蘋果日報"
Post a Comment